3
必须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冷库容量、冷链流通率以及农产品冷藏运输率等多项关键指标仍有显著差距,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备叠加生鲜产品自身保质期短、易损坏等特点,使其在层层流转中产生较高的损耗率。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损耗率都要大幅度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xinguan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次的局部疫情反弹都和冷链物流有关,这也不断提醒着人们: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漏洞亟需尽快补上,否则不仅不利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问题。
在此过程中,冷链物流有三个痛点需要克服:
食品安全保障较低。
对于生鲜类消费品来说,由于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标准要求较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往往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平台会提供食品溯源服务,在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后,也无法确保食品安全。更有甚者,部分企业表面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节省物流成本,运用敞篷车运送低温物品或进行间歇式供冷,在运送途中关掉冷冻设备。如此一来,不仅食品质量会大大降低,还会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低。
如前文所述,生鲜类消费品的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这便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来看,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仍显缓慢,继而制约了冷链流通率的提高。
例如在运输环节,我国冷藏车数量占货运汽车的比重偏低,且由于质量检验标准缺失等原因,的冷链运输设备利用率并不算高。冷链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信息多靠人工传递,效率不高,“断链”现象颇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冷链系统的及时性。
再如装卸环节,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搬运的传统方式,整体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偏低,很容易导致在装卸过程中,因为无法一直保持低温而造成食品的腐败。
后,冷链物流技术人员匮乏。
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化要求很高,需要由的人才来完成,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涉及技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类。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超过100万,供不应求的局面非常明显。这当中,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员工都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这些痛点,也指明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差距的存在也说明潜力的巨大,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消费升级、行业不断进化的综合影响下,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前景可期,也将有望诞生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快递物流业整合提速 冷链与县域物流或成新蓝海
打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对于稳住经济大盘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个纲领性文件,都对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多笔物流资产收购即将收官。在快递赵小敏看来,这些资本并购案仅是开始,整个快递物流行业的跨界以及上下游整合都将提速。“疫情暴发延缓了物流业资本整合的交割进程,却让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升。”赵小敏表示,在系列整合提升物流运营效率的冷链与县域物流的发展面临新机遇;下一步冷链产业链极有可能成为产业资本和平台型物流快递企业的收购目标,“蛋糕”诱人但竞争同样激烈。
景气度回升 “1+1>2”效果显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5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99.3%,比上月回升6.4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商务快件指数为97.6%,比上月回升5.2个百分点;农村快件指数为99.4%,比上月回升14.8个百分点;跨境快件指数为101%,比上月回升6.5个百分点。综合来看,5月全国保通保畅持续取得成效,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疏通,在诸多积极因素带动下,快递物流指数各业务量指数均有所回升。
在行业景气度向好的多笔物流资产的收购整合即将收官。德邦股份公告,京东集团控制的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已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出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审查决定书》,可以实施集中。京东智能产业发展管理集团(简称“京东产发”)对中国物流资产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物流资产”)的收购也接近尾声。
无独有偶,6月7日,公路货运行业IoTSaaS服务商G7物联与易流科技宣布合并,并已完成首阶段业务整合。合并完成后,普洛斯隐山资本、腾讯、菜鸟等投资者已分别委任代表加入合并公司董事会,并已就深化业务协同展开具体工作。
“避免重复建设,优化管理提升效益”,已经成为头部物流企业的关键战略,其资产整合的逻辑也在于此。
作为资本整合的先行者,顺丰控股去年成功携手嘉里物流,后者拥有国际网络优势、全球空运货量优势、全球海运货量优势、全球人才优势以及全球客户关系优势;而顺丰原本的优势在于机队、科技和国内网络方面,两者在网络、资源、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协同效应,从而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顺丰控股管理层在日前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公司从去年9月开始已经在与嘉里物流合力开发客户,原本各自单独无法满足的需求,现在通过优势互补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公司也会加强内部子公司的融合,包括顺丰大网、嘉里物流、DSC、新夏晖等等,将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把价值发挥得更大。
“去年公司实施内部融通,整合已经看到成果,需要加强。公司国际业务方面会加大发展力度,也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点。”顺丰控股人士表示。
“1+1>2”,在百世与极兔的交易中也已有所体现。2021年底,百世集团将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作价68亿元,自身转向主营快运、供应链和国际业务。极兔“吞下”百世国内快递业务后,则大力推进与淘系的对接和内部资源整合。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接近极兔内部人士处确认,目前公司与淘系平台已顺利对接,在今年“618”启动前,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两网融合(包括车辆、干线、转运等硬件的整合)。
京东2月完成了对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平台达达的增持,持股约52%,两者在今年618“小时购”业务中发挥协同效应。5月31日晚8点开场仅1小时,京东小时购下单用户数同比去年增长650%。5月31日晚8点至6月1日晚8点,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75%。其中,手机通讯、电脑数码、家电、服饰、酒水、母婴、宠物、家装、个洗清洁等品类,均有同比2倍以上增长。
增长逻辑不变 资本整合提速
以快递业为例,在业界看来,疫情并没有阻挡行业竞争策略逐步由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的主逻辑。2021年,快递行业实现业务量破千亿、业务收入破万亿的里程碑式发展,各项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单票价格亦逐渐企稳回升。在圆通速递董事兼总裁潘水苗看来,价格相对稳定的态势下行业将会产生分化,管理能力强和服务品质优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而在A股市场上,产业资本对于快递物流资产的围猎并不局限于德邦股份一家。阿里旗下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韵达股份约2%的股权。韵达股份此前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现已探索并打通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如在各项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不排除合适的时点探索更多的股权类融资方式。
申通快递的股权变动同样值得关注。根据阿里与申通快递股东2019年签订的《购股权协议》,若阿里巴巴全面行使公司现实际控制人赋予的购股权(涉及股份比例约为21%),那么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并将可能触发要约收购义务。该协议规定的时间为自2019年12月28日起三年内。
如此看来,到2022年底之前,快递江湖的资本洗牌仍会持续,如何造就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成为其资产整合完成后的大挑战。在业界看来,冷链和县域物流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也很可能成为产业资本和平台型公司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