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为励磁线圈,D2为续流二极管,D、C1、L1为电源的整流滤波电路。DW1、VT2、C2、R1构成过压保护电路。当整流电压中的尖峰电压值到达稳压管DW1击穿电压值时,DW1反向击穿导通,触发晶闸管VT2导通,电压峰值分量为C2充电所吸收。当C2上电压建立,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至小于晶闸管的擎住电流值以后,VT2自行关断,C2上所充电荷经R1泄放掉,为下一次的充电做好准备。实际电路电容充电回路串入了S20k385压敏电阻,当VT2阳极、阴极间的电压差小于390V左右时,压敏电阻出离击穿区,VT2失去导通条件(压敏电阻的“高阻值常态”下的流通电流小于晶闸管VT2的“擎住电流”)而关断,C2的充电被提前中止,使过压保护电路有选择性地只对超过390V以上的电压尖刺部分进行吸收,由电容C2存储,进而由电阻R1所消耗。
从电抗(滤波)器L1上并联的线圈的感应电压(励磁电流检测信号1)经X11端子的1、3脚引入前级励磁电流控制信号,X11端子的2脚(从CPU主板来)输入的励磁电流给定信号,合成为“新的”励磁电流控制信号,进入后级控制电路,形成电流环控制信号。从L71电流互感器取得的感应电流信号(励磁电流检测信号2)经L71端子也引入到前级励磁电流控制电路,形成过励磁的欠电流或过电流故障保护信号。
励磁电流的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可由图简化图进行分析:
A100UC3842振荡芯片与外围电路一起组成PWM脉宽控制电路,10脚输出脉冲宽度取决于3脚输入电压值的高低,输出脉冲频率取决于7脚与14脚之间的RC时间常数。3脚输入的励磁电流控制信号是由X11端子2、3脚输入的电压合成信号,2脚输入由CPU主板来的励磁给定信号,3脚输入的是由图中的X11端子来励磁电流检测信号1,在两路合成(相减/电流负反馈)信号作用下,UC3844芯片3脚电压上升时,10脚输出脉冲占空比减小,励磁主电路经斩波后输出的直流电压降低;10脚输出脉冲占空比增大,励磁主电路输出的整流电压(电流)上升,以此达到控制和稳定输出励磁电流的目的。
U1为可调脉冲宽度输出控制器,在3脚输入控制信号的作用下,10脚输出脉冲宽度受控的脉冲信号,加到光耦合器U2的输入侧,形成其输入侧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电流。U2输出侧电路的供电电源,是由X12的5端子供给的(来自CPU主板),经振荡芯片U2、脉冲变压器B1转换为隔离交流电源,又经D1、C1整流滤波为直流电压,供U2的8、5脚。在输入信号作用下,U2输出侧晶体管V1、V2(推挽电路)轮流导通,输出的可调脉宽信号驱动VT1(IGBT开关管),使励磁线圈L1两端的电压值维持于控制信号给定的幅度上。
U2为光耦合器件,用于控制回路与主电路之间(弱电与强电)之间的电位隔离和信号传输,有数kV级的电压隔离度和安培级的电流输出能力,可以直接用于驱动100A以下IGBT模块,作用,也被称为驱动IC或驱动光耦。
ABB(DCS800)故障代码信息:
F501、F502、F503、F504、F506、F507、F508、F512、F513、F514、F515、F517、F522、F523、F524、F525、F526、F528、F531、F532、F540、F541、F543、F546、F547、F548、F549、F550、F551、F553、F554、F557、F601、F602、F603、F604、F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