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赌石“切白退款”是陷阱?消费者40万打水漂实录!
一、直播间里的“暴富神话”: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2024年4月,浙江绍兴的陈先生偶然进入某翡翠直播间,主播声情并茂地讲述缅甸矿区“现场砍价”的故事:一块标价200万的原石被“绑在树上的货主”以19万低价卖出,围观网友纷纷刷屏“捡漏成功”。在主播“切白退款、切绿分钱”的承诺下,陈先生先后投入40万元参与赌石,蕞终只收到几件价值不足8万元的劣质翡翠。
这类直播间往往暗藏三重陷阱:
1.虚假场景营造:所谓“缅甸矿区实拍”实为国内办公楼布景,主播与“货主”实为同伙,通过剧本化表演制造紧迫感;
2. 数据造假操控:直播间上千观众中90%为账号,通过刷屏、拼单等话术诱导真实用户跟风下单;
3. 价格欺诈闭环:小额赌石时主动退款博取信任,大额交易后以“成色不佳”为由低价回收,赚取差价]。
二、40万血本无归:受害者亲述“杀猪盘”套路
案例1:李女士的“信任崩塌”
武汉刘女士在“翠某轩”直播间购入36.8万元原石,客服承诺“切涨回收”。当切割视频显示翡翠成色普通时,对方却称“收购商季度结款”,拖延半年后失联。专家鉴定显示,所谓“高端原石”实为市场价几十元/公斤的废料。
案例2:林女士的“维权困境”
北京林女士花费36万余元购买直播间推荐的“必出高货”原石,收到成品后却发现市场估值不足支付金额的20%。法院认定交易符合“射幸合同”特征驳回退款诉求,但主播“只赚不赔”的话术已涉嫌虚假宣传。
三、法律解析:为何维权难上加难?
1. 证据固定难题:多数受害者未保存完整直播录屏、聊天记录,难以证明主播诱导性话术;
2. 合同性质争议:司法实践中,赌石交易常被认定为射幸合同,买家需自行承担风险];
3. 定罪标准模糊:除非能证明原石经化学处理(如喷漆伪造种水),否则难以直接判定诈骗]。
四、防骗指南:三招识破赌石骗局
1.警惕“稳赚话术”:正规玉石交易不存在“100.%切涨”,凡承诺“切白退款”的多为资金盘骗局;
2. 验证资质信息:通过工信部备案查询平台核验直播间所属企业,优先选择顺企网等认证商家];
3. 拒绝跨平台交易:要求微信转账、第三方链接支付的直播间99%涉嫌违规]。
五、行业呼吁:构建安全消费生态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直播赌石投诉量同比激增230%。专家建议:
- 平台需建立“翡翠交易白名单”,对接国家玉石质检中心实现一物一证;
- 消费者应选择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的明料或成品交易。
如果您不幸遭遇此类骗局,弘睿法务将竭诚为您服务,助您追回被骗资金。我们郑重承诺,处理前期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成功绝不收取一分钱!如有需要,请及时联系我们(手机V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