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现象到本质:三菱伺服驱动器故障码深度诊断与维修方案
在三菱伺服驱动器维修中,多数维修人员易停留在 “故障码→换部件” 的表层处理,导致故障反复。本文以 “现象穿透” 为核心,通过 “现象观察→数据采集→本质溯源→系统维修” 四步流程,结合 AL.E6(再生制动故障)、AL.37(编码器 Z 相异常)、AL.20(电机过流)三类典型故障码,拆解从直观现象到核心问题的诊断逻辑,提供从根源解决故障的完整方案。
故障码仅是 “表象信号”,其本质是驱动器某一系统(能量流、信号流、控制流)异常的反馈。深度诊断需打破 “一对一” 思维,建立 “现象→数据→系统” 的关联逻辑:
现象分层:区分 “直接现象”(如报警代码、停机)与 “伴随现象”(如异响、温度异常、参数波动),伴随现象是本质溯源的关键线索。
数据支撑:通过万用表、示波器、驱动器参数监控,采集电压、电流、信号波形等量化数据,用数据验证故障假设,避免主观判断。
系统定位:将故障码关联至对应系统 —— 能量流(电源、制动、电机负载)、信号流(编码器、控制指令)、控制流(参数、CPU),从系统运行逻辑推导本质问题。
案例 1:AL.E6(再生制动故障)—— 从 “急减速报警” 到 “能量释放系统失衡”
1. 现象观察:穿透表层信号
直接现象:驱动器在电机急减速时报 AL.E6,重启后正常,急减速故障复现。
伴随现象:
急减速时驱动器风扇转速骤升,外壳温度比正常工况高 10℃;
直流母线电压监控显示(通过驱动器面板或 GX Works3):急减速时电压从 537V 飙升至 680V(超报警阈值 650V),且下降缓慢。
2. 数据采集:量化异常特征
采集项 | 正常范围 | 故障时数据 | 异常分析 |
制动电阻阻值 | 100Ω±10% | 115Ω(常温)、130Ω(运行 10 分钟后) | 阻值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超出正常温漂范围(≤5%) |
制动单元输出电压 | 急减速时 500-600V | 急减速时仅 300-350V | 制动单元未有效导通,能量吸收能力不足 |
直流母线电容容量 | 470μF±10% | 380μF(常温)、350μF(40℃时) | 电容容量衰减 25%,储能与稳压能力下降 |
3. 本质溯源:能量释放系统失衡
AL.E6 的本质是 “再生能量产生速度>释放速度”,核心问题出在三大环节:
制动电阻老化:阻值增大导致能量消耗速度变慢,急减速时多余能量无法及时释放;
制动单元低效:输出电压不足,无法满负荷驱动电阻工作,降低能量吸收效率;
母线电容衰减:容量下降导致母线电压抗波动能力减弱,微小能量堆积即触发过压保护(AL.E6 本质是制动晶体管过流保护,由电压过高间接引发)。
4. 深度维修:系统修复而非单一换件
步:更换老化部件,恢复基础功能
制动电阻:选用同阻值(100Ω)、高功率(原 200W→300W)、低温度系数(≤100ppm/℃)的合金电阻,提升耐温性与能量吸收能力;
直流母线电容:更换为耐温 105℃、低 ESR(等效串联电阻)的电容(如 450V/470μF,ESR≤10mΩ),恢复母线稳压能力;
制动单元:更换同型号制动单元(如 MR-BKCN),并测试输出电压(急减速时需稳定在 550-600V)。
第二步:优化参数,匹配系统特性
调整 Pr.88(再生制动开启电压):从 650V 上调至 670V,避免电容电压波动误触发保护;
调整 Pr.89(制动占空比):从 50% 调至 70%,延长制动单元导通时间,提升能量释放效率;
监控 Pr.90(母线电压峰值记录):确保急减速时电压峰值≤670V,验证参数有效性。
第三步:系统验证,确保根治
空载测试:连续急减速 20 次,记录母线电压峰值(稳定在 650-660V),无 AL.E6 报警;
带载测试:加载至电机额定负载的 120%,急减速 10 次,驱动器温度≤55℃,电阻表面温度≤80℃,无异常;
长期监控:连续运行 8 小时,记录 Pr.90 电压峰值、Pr.91 电流峰值,无超出正常范围的数据波动。
案例 2:AL.37(编码器 Z 相异常)—— 从 “原点回归失败” 到 “信号传输链衰减”
1. 现象观察:捕捉隐性线索
直接现象:设备执行原点回归时,驱动器报 AL.37,原点回归中断,手动移动电机后重试,偶尔成功。
伴随现象:
原点回归时,驱动器面板显示 “编码器转速波动 ±5rpm”(正常应≤±1rpm);
用手触碰编码器电缆时,故障概率显著升高;
编码器插头处有轻微温升(约 40℃,正常应与环境温度一致)。
2. 数据采集:量化信号衰减
采集项 | 正常范围 | 故障时数据 | 异常分析 |
编码器 Z 相信号幅值 | 5V±0.5V(方波) | 3.5-4.2V(波动) | 信号幅值衰减,抗干扰能力下降 |
信号上升沿时间 | ≤1μs | 3-5μs | 信号边沿变缓,驱动器识别延迟 |
电缆屏蔽层接地电阻 | ≤4Ω | 15Ω | 接地不良,无法有效屏蔽干扰 |
编码器供电电压 | 5V±0.2V | 4.6-4.8V | 供电电压不足,信号输出能力减弱 |
3. 本质溯源:信号传输链 “衰减 + 干扰” 双重失效
AL.37 的本质是 “Z 相信号未满足驱动器识别阈值”,核心问题出在信号传输链的三个薄弱环节:
电缆老化:编码器电缆使用 5 年以上,内部线芯氧化导致阻抗增大,信号传输过程中幅值衰减;
接地失效:屏蔽层接地端子氧化,接地电阻升高,无法抵消外部电磁干扰(如电机动力电缆的干扰),导致信号波形畸变;
供电不足:编码器供电回路(驱动器内部 5V 电源模块)老化,输出电压下降,编码器内部电路工作不稳定,信号输出质量降低。
4. 深度维修:重构信号传输链
步:修复信号传输通道
电缆更换:选用三菱专用编码器电缆(MR-J3ENCBL-3M-A1-L),线芯截面积 0.2mm²(比原电缆粗),屏蔽层覆盖率 90% 以上,减少信号衰减与干扰;
接地重构:重新制作屏蔽层接地端子,采用镀锡铜鼻子压接,接地线缆截面积 2.5mm²,接地电阻测试≤2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验证)。
第二步:恢复供电与信号质量
供电模块维修:拆解驱动器,更换内部 5V 电源模块的滤波电容(100μF/16V)与稳压二极管(5.1V),恢复供电电压至 5V±0.1V;
编码器校准:用示波器观察 Z 相信号,调整编码器安装间隙(联轴器同轴度≤0.05mm),确保信号幅值稳定在 4.8-5.2V,上升沿时间≤1.5μs。
第三步:系统验证,杜绝复发
抗干扰测试:将编码器电缆与动力电缆平行敷设(间距 5cm,模拟恶劣干扰环境),执行原点回归 20 次,无 AL.37 报警;
长期稳定性测试:连续运行 24 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 Z 相信号幅值与上升沿时间,数据波动≤5%;
温度测试:运行 10 小时后,测量编码器插头温度≤35℃,无温升异常。
案例 3:AL.20(电机过流)—— 从 “电机发热报警” 到 “能量转换系统失配”
1. 现象观察:关联负载与参数
直接现象:电机运行 30 分钟后,驱动器报 AL.20,电机外壳温度高达 90℃(正常≤80℃)。
伴随现象:
电机运行时伴有低频振动(手摸机壳可感知);
驱动器输出电流监控显示:三相电流偏差达 15%(A 相 5.2A,B 相 4.5A,C 相 4.8A);
电机转速波动 ±8rpm(设定转速 1500rpm)。
2. 数据采集:定位失配核心
采集项 | 正常范围 | 故障时数据 | 异常分析 |
电机绕组电阻 | 三相偏差≤5% | A 相 1.2Ω,B 相 1.5Ω,C 相 1.3Ω | 绕组电阻偏差 25%,电流分配不均 |
驱动器电流环参数 | Pr.10=5,Pr.11=10ms | Pr.10=3,Pr.11=20ms | 电流环增益过低,动态响应滞后 |
机械负载惯量比 | 电机惯量 ×5 倍以内 | 电机惯量 ×8 倍 | 负载惯量过大,电机过载运行 |
电机绝缘电阻 | ≥50MΩ | 20MΩ(常温) | 绕组轻微受潮,绝缘性能下降 |
3. 本质溯源:能量转换 “负载 - 参数 - 电机” 三重失配
AL.20 的本质是 “电机输出能量无法匹配负载需求,导致电流超过保护阈值”,核心问题在于:
电机本体异常:绕组电阻偏差大,三相电流不平衡,局部绕组过流发热;绝缘电阻下降,漏电流增大,加剧电流异常;
参数设置失配:电流环比例增益(Pr.10)过低,积分时间(Pr.11)过长,电机动态响应慢,负载波动时电流无法快速调整,导致过流;
负载惯量超标:负载惯量是电机惯量的 8 倍,远超驱动器推荐范围(≤5 倍),电机启动与运行时需输出更大扭矩,长期处于过载状态。
4. 深度维修:实现能量系统匹配
步:修复电机本体,恢复能量转换基础
绕组维修:拆解电机,重新绕制绕组(按原匝数 120 匝、线径 0.8mm),浸漆烘干后测试三相电阻偏差≤3%(A 相 1.3Ω,B 相 1.32Ω,C 相 1.28Ω);
绝缘恢复:用绝缘漆浸泡电机定子(温度 80℃,时间 2 小时),烘干后测试绝缘电阻≥100MΩ,消除漏电流隐患。
第二步:优化参数,匹配负载特性
电流环参数调整:Pr.10(电流环比例增益)从 3 调至 6,Pr.11(电流环积分时间)从 20ms 调至 8ms,提升动态响应速度;
惯量比参数设置:在驱动器 “自动惯量识别” 模式下(Pr.30=1),重新识别负载惯量,将惯量比参数(Pr.31)设为 8,使驱动器适应高惯量负载;
过载保护调整:Pr.50(过流保护阈值)从电机额定电流 5A 调至 5.5A(1.1 倍额定值),避免正常负载波动误触发保护。
第三步:系统验证,确保能量平衡
电流平衡测试:带额定负载运行,三相电流偏差≤3%(A 相 5.1A,B 相 5.2A,C 相 5.0A),无局部过流;
温度测试:连续运行 2 小时,电机外壳温度≤75℃,驱动器温度≤55℃,无 AL.20 报警;
动态响应测试:负载突然增加 20%(从额定负载 →120%),电流峰值≤5.5A,转速波动≤3rpm,恢复时间≤0.5 秒,无过流触发。
部件寿命管理:建立核心部件(制动电阻、电容、编码器电缆)寿命台账,按 “使用年限 + 工况” 双重标准更换 —— 制动电阻使用 3 年或阻值变化超 10% 更换,电容使用 5 年或容量衰减超 15% 更换,电缆使用 5 年或屏蔽层接地电阻超 5Ω 更换。
参数备份与监控:每月备份一次驱动器参数,对比参数变化(重点关注电流环、制动系统参数),及时发现异常修改;通过 PLC 或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母线电压、输出电流、电机温度等数据,设置预警阈值(如电流超额定值 90% 报警)。
系统定期校准:每季度对编码器信号(幅值、上升沿时间)、电流平衡度、接地电阻进行一次校准,确保信号传输链与能量转换系统处于佳状态;每年进行一次负载惯量识别与参数优化,适应负载特性的长期变化。
深度维修的核心 ——“现象穿透 + 系统匹配”
三菱伺服驱动器故障码的深度诊断,关键在于从 “报警信号” 穿透至 “系统异常”,避免 “头痛医头” 的表层处理。通过 “现象观察捕捉伴随线索→数据采集量化异常→系统逻辑溯源本质→多维维修实现匹配” 的流程,不仅能解决当前故障,更能通过系统优化与预防措施,杜绝故障复发,确保驱动器长期稳定运行,真正实现从 “维修” 到 “保障” 的升级。
注: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孝,具体伺服器故障维修问题请咨询我们捷德宝科技了解

捷德宝科技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工控触膜屏、伺服电机驱动器、变频器设备维修解决方案。我们将与大家分享有关MITSUBISHI三菱伺服电机驱动器故障码维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本文将介绍MITSUBISHI三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常见故障代码及维修方案。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了MITSUBISHI三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用途、品牌和系列,并为您提供了针对故障码的维修方案。我们还分享了一些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了解,请随时咨询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快速维修各类工控触膜屏、伺服电机驱动器、变频器伺服器维修品质保证,免费技术支持,免费安装调试伺服电机维修,免费技术咨询,故障检测,佛山本地可上门服务,技术团队维修,高效快捷,可接全国快递邮寄伺服电机驱动器维修。
如果你的贝加莱ACOPOS伺服驱动器遇到故障时,应当记录下伺服驱动器上显示的报警代码和故障现象,这有助于更好的检测判断与维修伺服器。对于佛山周边地区,可以选择寄送与上门取设备,对于较远地区,同样可以选择寄送到公司。

MITSUBISHI三菱伺服电机维修,佛山大良三菱伺服电机维修,北滘三菱伺服电机驱动器维修,伦教三菱伺服器电机维修,大沥三菱驱动器电机维修,均安三菱伺服器电机维修,容桂三菱伺服驱动器电机维修,乐从三菱电机维修,南海伺服电机维修,西樵伺服器电机维修,狮山三菱伺服驱动器电机维修,三水三菱伺服电机维修,乐平三菱驱动器电机维修,高明伺服电机维修。

顺德MITSUBISHI伺服电机维修,大良三菱伺服电机维修,北滘三菱驱动器电机维修,伦教三菱伺服器电机维修,大沥三菱驱动器电机维修,均安三菱伺服器电机维修,容桂三菱伺服驱动器电机维修,乐从三菱电机维修,南海伺服电机维修,西樵伺服器电机维修,狮山三菱伺服驱动器电机维修,三水三菱伺服电机维修,乐平三菱驱动器电机维修,高明伺服电机维修。
佛山三菱MR-J伺服器维修,南海三菱MR-J2伺服驱动器维修,顺德三菱MR-J2S驱动器维修,北滘三菱MR-J3伺服器维修,伦教三菱MR-J3S驱动器维修,容桂三菱伺服电机维修,杏坛三菱MR-J4伺服驱动器维修,大良三菱MR-J4S驱动器维修,均安三菱MR-J5伺服放大器维修,狮山三菱MR-J5S伺服控制器维修,里水三菱MR-C伺服控制器维修,丹灶三菱MR-E交流伺服器维修,西樵三菱MR-H交流驱动器维修,三水三菱MR-JE伺服驱动器维修,乐平三菱驱动器维修。
三菱MR-ES伺服驱动器烧坏维修:三菱伺服驱动器常见故障:无显示、缺相、过流、过压修理,可修复三菱伺服驱动器报警:AL10,AL32,AL33,AL50,AL51,AL20,AL16,AL24,AL.E1,AL.E9,AL46,AL.E1,AL.E2,AL.E3,AL.E4,AL.E5,AL.E6,AL.E7,AL.E8,AL.EA等故障。常见故障:无显示、缺相、过流、过压、欠压、过热、过载、接地、参数错误、有显示无输出、模块损坏等。
佛山三菱伺服AL.10代码维修,顺德三菱MR-J2伺服驱动器AL.30故障维修,南海三菱MR-JE伺服驱动器AL.16代码维修,三水三菱MR-J3伺服器AL.21代码维修,高明三菱MR-E伺服驱动器AL.32故障维修,里水三菱MR-J4伺服放大器AL33代码维修,狮山三菱MR-ES伺服驱动器AL51故障维修,丹灶三菱MR-J2S伺服控制器AL50代码维修,北滘三菱MR-J3S驱动器AL.E0代码维修,伦教三菱驱动器ALE1故障维修,勒流三菱MR-J4S伺服驱动器AL.E9代码维修,大良三菱MR-J伺服驱动器AL.20维修,容桂三菱MR-H伺服驱动器AL.24故障维修,均安三菱MR-C伺服放大器AL.E6
代码维修,乐平三菱MR-J5伺服驱动器AL.E9故障维修,乐从MR-J5S伺服驱动器AL.E1代码维修,西樵三菱驱动器AL.EA代码维修。
| 成立日期 | 2012年03月22日 | ||
| 法定代表人 | 符彬彬 | ||
| 注册资本 | 20 | ||
| 主营产品 | 佛山变频器维修中心,西门子变频器维修, 富士变频器维修 , 施耐德变频器维修 ,科比变频器维修, ABB变频器维修 , 三菱变频器维修 ,丹佛斯变频器维修,安川变频器维修,台达变频器维修,变频器售后服务中心,瓦萨变频器维修 | ||
| 经营范围 | 销售:变频器、电气机械、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服务:变频器、电气机械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维修(不含特种设备维修),节能工程改造(以上项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经营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
| 公司简介 | 佛山市捷德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维修及改造为一体的科技型公司,维修广泛应用于陶瓷、纺织、印染、电子、冶金、塑料、建材、石化、家具、玻璃、木工、包装、食品、通信、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船泊等行业;我们一直秉承的“以德为本,诚信经营”客户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的经营理念,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而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国内外品牌变频器、驱动器、伺服电机、机器人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