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 Panasnic 伺服驱动器报 ERR26 故障通常表示过速度保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维修方法:
参数设置检查
过速度等级参数:确认参数 Pr5.13 的设置是否合理。过速度异常等级通常设定为电机高旋转速度的 1.2 倍,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用户参数的 Pr5.13 中进行调整。
指令脉冲输入频率和分频・倍频比:检查指令脉冲输入频率和分频・倍频比的设置是否正确,确保其与实际的控制要求和电机特性相匹配。
连接线路检查
电机电缆和编码器电缆:检查电机电缆和编码器电缆是否连接正确,有无松动、损坏、接触不良或与其他轴用混的情况。若发现电缆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配线图核对:按照松下伺服驱动器的配线图,仔细核对各线路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连接无误。
增益及加减速时间调整
增益调整:通过 PANATERM 的波形曲线确认转数是否有过冲现象,若存在过冲,需要调整增益,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加减速时间调整:适当增加加减速时间,避免电机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出现过大的速度变化,从而减少过速度保护的触发几率。
指令输入及负载变动检查
指令输入检查:使用 PANATERM 的波形数据确认来自上位的指令输入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异常的速度指令或干扰信号。如有问题,需检查上位控制系统的输出和通信线路。
负载变动检查:确认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负载变动,如负载突然增大或减小、负载惯量变化等。负载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电机速度失控,触发过速度保护。若发现负载有问题,需及时调整负载或修复相关机械部件。
电机及驱动器性能测试
电机性能测试:检查电机的绕组电阻、绝缘电阻是否正常,电机轴承是否润滑良好、运转灵活,如有问题需及时修复或更换电机。
驱动器性能测试:可使用的测试仪器,如示波器等,对驱动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信号等进行检测,检查是否有信号异常、干扰等情况,如有问题需对驱动器进行检修或更换。
其他检查
速度反馈环节检查:检查电机编码器是否正常工作,其信号是否准确无误地反馈给驱动器。若编码器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速度检测不准确,引发过速度保护。
运行环境检查:检查驱动器周围是否存在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型电机、变频器、电焊机等。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信号传输,导致速度异常。对于电磁干扰,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屏蔽电缆连接电机和驱动器,为驱动器和电机安装屏蔽罩等,要确保良好的接地。